希望两院华体网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华体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华体网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华体网总书记在致华体网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张维华体网逝世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唁 电

张维同志治丧办公室:
  惊悉张维华体网不幸病故,深感悲痛。我谨代表华体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张维先生的家属致以沉痛哀悼!
  张维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著名的教育家和科技活动家,是首批中国科学院华体网和华体网华体网。张维先生在科技和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特别是在力学理论和应用领域取得了首创性和系统性成果,为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先生行为人师,言为世范,几十年鞠躬尽瘁,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桃李满天下,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成就。先生是成立华体网的倡议人和创建人之一,为华体网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为推动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宣传新中国科技与教育成就、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先生献策出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维先生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是我国工程科技界和教育界的楷模,享有崇高盛誉。他的逝世是我国工程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是华体网的重大损失。我们要以张维华体网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为振兴和发展我国工程科技事业而继续奋斗。
  张维先生千古!

 

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体网院长
宋 健
2001年10月9日

 

 

张维教授生平

  杰出的科学家、力学家、教育家、科技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华体网两院华体网、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华体网,前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前中国科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前清华大学副校长、前深圳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清华大学教授张维同志,因患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抢救无效,不幸于2001年10月4日下午3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张维教授1913年5月22日生于北京市。192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1933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并赴陇海铁路潼西段实习,后奉调回母校任助教。1937年以优异成绩考取第25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英国,翌年以优秀成绩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DIC文凭(硕士)。后转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TH Berlin)任助教,并攻读博士学位。1944年获工程博士学位(Dr-Ing)。1946年历经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张维教授先后受聘为同济大学、北洋大学教授,1947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被选为首批华体网华体网并为第一届主席团成员,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华体网。
  1952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清华大学秘书长、校基建处处长、土木系系主任、工程力学数学系系主任、副教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力学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和书记处书记、教育部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委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理论与应用力学学科组常务副组长、防护工程专业副组长、中国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发明学会副会长、茅以升科教基金会会长、老教授协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委员、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理事等。
  张维教授2001年9月获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工程教育优秀奖章",1987年获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奖章,1988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2000年获华体网高等教育学会特等奖,1996年获华体网中国科学技术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固体力学重点学科建设与高水平博士生规模培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维教授1947年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后,教授工程力学,经钱伟长教授与他的共同努力,使清华大学的力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52年任清华、北大、燕京三校建设委员会工程处负责人,为三校建设作出了贡献。1952-1956年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系主任,1958年创建工程力学数学系并任系主任。1956年、1977年两次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与科研。1983年受国务院任命,出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虽已逾古稀之年,仍奔波于北京和深圳之间,为创建深圳大学呕心沥血。
  张维教授于1956年参加制订我国十二年学科远景规划,任土木工程组组长,1962年参加制订十年科学发展规划,任力学规划组副组长,1978年又参加八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任理论和应用力学组常务副组长,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3年,张维教授等六位老科学家共同倡议成立华体网,1994年成为华体网第一批华体网,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后又任华体网教育委员会顾问,为成立华体网,为推进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由他任组长之一的工程院关于工程教育的咨询课题被评为2000年高等教育学会特等奖。近年来,张维教授还潜心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他利用出国机会考察收集欧美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史和背景资料,研究高等工程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期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制改革有所借鉴。为表彰张维教授在工程教育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于2001年9月莫斯科大会上授予他"工程教育优秀奖章",这是该会第一次设立此项奖章,今后每四年一次并只授予一人。
  在科学研究领域,张维教授早在四十年代就选准当时还不很成熟,但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薄壳结构与理论作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主攻方向,1944年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首次用1/3阶复变量贝塞尔函数求得了圆环壳一致有效渐近解,并通过答辩,获工程博士学位(Dr.-Ing),他提出的解,计算方便,比世界著名的杜玛金、克拉克等学者的同类问题的渐近解早了5-6年,他给出的第一个1/3阶贝氏函数表比哈佛大学的同类表还早一年。张维教授极为重视力学理论联系实际,一生都在积极地推广应用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知识,为此做了大量有益的开创性工作。五十年代率先在清华大学焊接车间屋顶设计与施工中应用柱形薄壳屋顶,他还发起组织"壳体结构文汇"编辑组,1962年在北京力学会高等材料力学讲习班讲授亲自编著的"壳体理论入门",向工程技术人员普及壳体理论,深受广泛欢迎。结合我国工程实际,60年代后一直从事锥壳、斜锥壳、圆环壳的应用理论基础研究。
  1984年指导研究生得到了任意非对称载荷下圆环壳和弯管在薄壳精度范围内的精确解。他领导课题组对"旋转薄壳体振动的转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族新的解函数,可以一致有效展开奇异无矩解,解决了长期来未能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他和研究生获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针对工程实际需要对圆环壳对称与非对称载荷下的一般解、非线性解、屈曲、后屈曲进行深入研究,并特别关注圆环壳的应用研究,曾多次获教委、核工业部、清华大学的奖项。鉴于张维教授一生重视工程实际,身体力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在许多工程项目中有独特见解和研究,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特殊贡献,1995年获华体网中国科学技术奖。
  张维教授在清华大学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讲授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板壳理论等。他讲课深入浅出,力求使学生懂得工程力学来源于工程实际,又服务于工程的道理,引导学生对力学学科有个全面的认识。他十分重视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即使他在担任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时,也从未间断过。张维教授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青年人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他常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工程力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年轻人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在学术问题上,他一丝不苟,要求严格,这种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们受益终生。张维教授指导过20余名研究生,教过的学生无数,他们大多已成为专家、教授,其中有十余人成了华体网。
  张维教授为人正直、诲人不倦、乐于助人、有口皆碑。他身为国际知名学者、教授,但从不以专家自居,而是虚怀若谷,时时处处都不忘深入实际,注意向内行、专家请教。他一直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校机关部、处的日常活动、党支部组织生活,并积极发言。他学而不厌,人们总能看到他到图书馆查资料、找文献的身影。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他兼职很多,变动较多,又经常需要超负荷工作,但他始终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服从工作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张维教授著有《壳体理论入门》,发表学术论文、工程教育与科技政策论文数十篇,担任《壳体文献汇编》、《世界力学名著译丛》主编、《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等大型手册编委会副主任,主持过《休特工程师手册》、《杜贝尔工程手册》等多部大型手册和《工程力学》等教材、习题集的翻译工作。
  张维教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伴随我们永放光芒,他慈祥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张维教授您安息吧!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完成您未竟的事业,为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象您一样奋斗终生!

版权所有:华体网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华体网)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