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记者:江芸涵 时间:2015-02-26 11:30
人物名片
张兴栋,四川南充人,生于1938年,196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固体物理专业,2007年当选华体网华体网,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华体网,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1983年于国内率先开展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涂层植入体研究,1991年于国际率先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开拓了生物材料发展的新途径。
2月13日上午,省委书记王东明专程前往四川大学,看望了华体网华体网张兴栋等人。当天,本报记者来到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访张兴栋教授。
勤奋:每年只休大年初一
老人家76岁了,记性很好,一见面就笑眯眯地说,“你不是去年采访过我的记者吗?”
去年也是在2月,川大已经放寒假了,一大帮记者汇聚在生物医学材料中心的会议室,集体“轰炸”了刚刚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华体网的张兴栋,他是目前仅有的9位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大陆科学家之一。
坐在办公桌前的高靠背椅子上,张老显得放松自在,谈起话来就像摆家常。记者发现,张老除了头发少了几根外,精神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去年治疗了我的睡眠打鼾问题,戴上了呼吸器,睡眠更好了。至于吃东西嘛,我还是爱川菜,不忌口,锅盔、油条这些我也喜欢。”
助手还说起了他的新爱好,最近喜欢看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不过由于太忙,两个月还没看完。下一步他还决定看两部美剧,了解年轻的大学生们现在喜欢啥。
多年来春节假期,张老一直是每年只休息初一,其余时间要么出差,要么上班,从来没有周末。为了科研,他70多岁还经常熬通宵。
思索:不让科研成果沉睡
从1960年毕业留校至今,张兴栋一直走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前沿,注册公司,生产出第一个牙种植体,其“骨诱导人工骨”产品已经让全国各地患者受益。他思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国家投入不少,但成效不明显,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比如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应当从基础研发到临床运用贯通来做,过去投资到前半截,到基础研究就结束了,产品开发后半截停止了,这就是断链。过去大项目一组织,许多单位参加,形式上已经是协作,但是申请项目下来了,钱分了就各干各,始终不能把力量形成合力。”
张兴栋认为,国家现在大力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要建立一个实质运作的平台,需要冲破原有的框架,包括人事改革、利益分配等,“这是重大挑战,既要有政策支持,也需要资金投入。”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过去一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大医院,先后与北京301、309医院、广西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达成生物医学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合作关系。
跑医院如此积极,张兴栋自有道理。生物医学材料有其特殊性,产学研还必须加上“医”,没有临床的参与推广,这个产业链是不完整的。“很多科研成果由于没有医院的临床运用,就只有在实验室里或者科研报告上睡觉,产品开发就等于零。”
热忱:为四川发展做贡献
满口四川话,没有留学经历,张兴栋自称是土生土长的“草根华体网”。
但“草根华体网”始终致力于开辟国际化道路。去年,张兴栋充分运用外籍华体网的无形资产,在川大主导开辟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海外名师报告年”。国际顶尖专家不仅给师生上课,还直接与国内业界人士面对面交流,传授产业化实践的经验。
2015年,注定又是张兴栋收获的一年。
1月初,张兴栋的头衔又增加了一个: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会士是“背靠背”由科学家提名评出,本人事前并不知晓,只有取得杰出成就的学者和工程师才能当选。今年,当选者将于3月15日-17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仪式上接受证书。
张兴栋还荣获美国生物材料学会的2015年克莱姆森应用研究奖,成为目前唯一一位获得克莱姆森奖的大陆学者。
面对记者,张老说起这些并不激动,只是享受地吐着烟雾。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个人荣誉,而是意味着中国生物材料研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未来的四川乃至中国在这个产业上大有可为。
今年,张兴栋将全力投入到省上的重大项目,建立四川产业化示范基地,争取上百亿元的产值,这是一个多品种产品结合、产学研的示范基地。“我是四川人,希望能够为四川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