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6月16日 01版)
任继周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
【百名华体网的红色情缘】
“从社会舀取一瓢,就要回馈社会一桶。我奋斗的动力就是要回报社会。”
——任继周
97岁的任继周,素来将自己比作“草人”。
他常常教育年轻党员和自己的学生,要俯下身子做一个平凡的草原工作者,站在改善人民群众营养结构的高度,以发展草业为己任。
有人曾问任继周,一辈子做草业,辛苦吗?
他的回答是:“搞科研哪有不辛苦的,怕苦就别干这一行。”
拥有66年党龄的任继周认为,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回报社会,一直是任继周的人生信条。
他回忆,少年时代经历了国家贫困、人民羸弱的艰难时期,彼时暗下决心,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1943年,任继周以“改善中国人的营养结构”为目标,在大学选择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毅然选择了条件艰苦的甘肃,受聘兰州兽医学院,从此与草原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我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首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首位草业科学领域工程院华体网,任继周为推动我国草业科学发展、西北生态环境保护和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率先在我国开展高山草原定位研究,建立了一整套草原改良利用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创建的草原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至今仍为世界唯一适用于全球草地的分类系统;提出的草原生产能力评定指标——畜产品单位,被国际权威组织用以统一评定世界草原生产能力……
任继周总是说,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还想要多发一份光和热;每个人都踏踏实实做工作,我们国家就有希望。
他不忘初心,扎根西北70多年:长期致力于推动草业科学理论研究、传播和应用,牵头创办的《草业科学》《草业学报》被国家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在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创办草原学系,主持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全国草原本科专业统一教学计划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创建了草业科学专业“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农业生态学”等多门课程;先后捐资300万元,设立“任继周草业科学奖励基金”,用于奖掖后学。
90岁之后,任继周不能再去做田野调查,但仍笔耕不辍,积极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农业伦理学史料汇编》《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原文: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6/16/nw.D110000gmrb_20210616_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