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在华体网第十一次华体网大会期间,工程院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了医疗保健系列第15场报告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教授作了题为“中医养生防病实践”的专题报告。樊代明副院长主持报告会。150余位华体网、陪同和机关工作人员出席报告会。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养生的基本知识。分析了国内养生的现状、趋势和误区。指出,应当在养生中贯彻理性精神和科学理念,科学养生,适宜养生,快乐养生,智慧养生。王教授详尽阐述了自然养生的内涵:四季养生、起居养生、服食养生、运动养生和情志养生。指出,古人“养生首重养心”,养心是指修身养性,包含养性、延命、长寿三个递进层面。在疾病防治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防变防传是健康长寿的保证。王教授重点介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防治。指出,合理服药应包括因人服药和因病服药两个方面。
在随后的现场答疑中,王教授详尽地回答了听众提出的人参进补、冬虫夏草服食等问题。
樊代明副院长对王教授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并结合自己的饮食起居规律,阐释了对养生实践的深刻理解。
附录:关于“养生”的科普知识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说文解字》作“供养也”,有颐养、调养、养生、保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长。养生,就是保养生命、颐养生命,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达到延年增寿目的。
目前,国人养生呈现六大趋势:养生愿望日趋强烈,养生热情持续上涨,“养生专家”不断涌现,养生图书畅销不衰,养生怪论不绝于耳,养生争议层出不穷。存在着误信、刻意和虚化等养生误区。基于目前的养生趋势和误区,应该在养生过程中贯彻理性精神和科学理念,因人制宜,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应该通过饮食、起居、运动、气功、禅定、针灸、娱乐等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强身健体、健康长寿的目的。
自然养生分为四季养生、起居养生、服食养生、运动养生和情志养生等方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定时起居和选居择址为起居养生的两个重要方面。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养生。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适可而止、三因制宜。在运动养生方面,力求动静结合、长期坚持、劳逸适度。
养生首重养心,养心是指修身养性,是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养心包括养性、延命、长寿三个层面。古人养生不单从物质层面考虑,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修身养性,重视心身双修、性命双修。要注重调心性、慎起居、节饮食、服药饵、愉情志。养性的要旨为“恬淡虚无”、“大德必得大寿”和“百行周备”。
在疾病防治方面,未病先防、已病早治、防变防传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在合理服药方面,要处理好因人(年龄、性别、体质)服药和因病(寒、热、虚、实)服药的辩证关系。中药剂型分为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在服药时间上,一般药在饭前1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滋补方药空腹服,安神助眠方药睡前服,急证重病不拘时间服药,慢性病宜定时服。
总之,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中医养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具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只有倡导理性、注重科学,因人制宜,顺应自然之道和生命之道,才能得到养生真谛。
(吴晓东 鲁 瑛 供稿 并经王阶教授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