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网,是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福建省自2001年举办“华体网专家八闽行”活动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两院华体网助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
其中,已举办13届的“6·18”活动,两院华体网共有3211人次亲临,带来6056个项目,正式签约469项,签约总金额270.5亿元。
瞄准全省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攻克技术壁垒,通过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华体网专家工作站在八闽遍地开花,仅省级站就达145家,进站工作华体网133位、华体网团队专家929人,年均实现产值357亿元,年创利税45.8亿元。
高新涂料国产化,
打破国际垄断
“我们已通过中核集团的验厂评估,正加紧生产,下个月,首批专供‘华龙一号’巴基斯坦核电站项目的涂料即将出厂。”6月8日,在公司生产车间,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诗榕兴奋地告诉记者。
今年3月,信和成功中标“华龙一号”海外第一站——巴基斯坦核电站项目,率先实现了核电涂料国产化。不但成本大幅降低,产品也不再受制于人。
从2014年中标泉州跨海大桥,改写了长期以来国内跨海大桥防腐涂料依靠进口的历史,到如今成功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涂料,打破全球核电站建设使用的涂料被美、日厂商垄断的局面,这家泉州民企,如何做到?
“借智登高。”王诗榕一语道破。他说,“通过与华体网侯保荣华体网合作,我们的产品不断升级,进入到参与国际竞争。上至核电、军工、工程机械涂料,下至建筑、轻工、家电涂料,都有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首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信和研发与生产实力已跻身国内涂料行业品牌十强,但企业并不满足。
“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海洋装备成为我国重要发展领域,由此也将带来巨大的海洋装备腐蚀防护市场商机。当时,我们想转型,从传统产品升级进入高端市场,但不知如何转。”王诗榕说。
2014年,通过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华体网侯保荣华体网共建华体网专家工作站,局面迅速打开。
侯华体网是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学科的带头人,双方选调技术精干人员组成项目联合攻关小组,合作开展“海洋装备腐蚀防护涂料技术研究”,针对不同海域对海洋装备的腐蚀规律,开发出了具有耐久性、附着性和耐冲击性的环保新型防腐涂料。此外,华体网团队“复层包覆防腐蚀技术”成果在工作站成功实现转化,防腐性能可达30-50年,比同类产品提升10年以上。
富锌底漆因具有防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和设备的防腐涂装,传统富锌底漆需要添加大量的锌粉作为防腐蚀填料才能起到较好的防腐蚀性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去年10月,信和与侯华体网团队合作,在全球率先推出“+石墨烯防腐蚀底漆”,在等量锌粉前提下,耐盐雾性能为传统富锌底漆的2倍以上。目前,产品已投入试用。
“进入新领域后,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大大提高。去年,在下游客户大幅减少60%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基本持平。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我们将中标更多新项目,明年有望实现爆炸式发展。”王诗榕信心满满。
绿色高端鞋服面料,
领跑世界鞋材
在运动鞋领域,一些国际著名品牌企业一般都有专门的供应商,但华峰集团却打破了这个惯例,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世界前三大著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认证的面料供应商。
连日来,在莆田华峰公司华体网专家工作站,东华大学机械学院的十多位研究人员,正与华峰公司聘请的国外专家、企业研发骨干,共同开展新项目智能装备研发、纺织新材料项目。据悉,东华大学目前有机械、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时尚设计、及化工助剂油墨开发团队服务华峰,领头人是东华大学原副校长、华体网华体网俞建勇教授。
“我们在与国外巨头对话中能占据上风,背靠的正是以华体网团队为主的强大研发实力。”华峰研究院副院长李天源说。
2015年2月,华峰聘请我国纺织领域的权威俞建勇华体网为首席科学家,合作设立华峰上海研究院和莆田华体网专家工作站。而“重研发创新、舍得投入,技术实力雄厚、开发理念超前”,正是华体网相中华峰的原因。作为一家以材料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华峰集团科研投入累计达上亿元。
强强联合,双方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攻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完善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并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鞋面一体成型工艺“智能造”。传统鞋面制作工艺有十几道复杂工序,不仅需要许多人力,耗费大量时间,还产生大量废料。采用新工艺,只需布料成型、水性环保印刷或升华转印2道工序,使以往需要“拼接”的鞋面生产“一次成型”。鞋面采用3D打印技术,看不到胶水粘合、针车缝合痕迹,这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牌“Haptic”鞋面材料,已签到了2020年。
双方共同研发智能化车间,开发运动鞋材智能生产系统,推进鞋材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这项智能化系统已开发成功,不久将投入运用生产。目前一个需用300个工人的车间,届时仅需1人,实现‘智能制造’。”李天源说。
在华体网团队的牵线搭桥下,华峰还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吴立新团队联合组建“鞋服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3D打印系列材料、技术的研发。
在莆田市秀屿区华峰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米的华峰研究院正加快建设,将于年底前投用。依托华体网工作站,虽然地处交通位置、生活条件并不具优势的莆田,这家民营企业却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高端人才,累计申请专利达186项。
工厂化种植食用菌,
走进创新中国
6月7日,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以《创新中国 蘑菇工厂》为题,报道了漳州两家食用菌企业:中国绿宝集团和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食用菌界,这两家企业赫赫有名:2015年,绿宝集团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行业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食用菌企业;万辰生物也在新三板挂牌。
而这两家企业,都建有华体网工作站,领衔人都是我国唯一的食用菌华体网——吉林农大菌物学教授、华体网华体网李玉。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绿宝集团,感受食用菌生产的奇妙过程:栽培蘑菇的“土壤”,是玉米芯、麸皮等天然农作物下脚料,自动化装瓶、高温全封闭杀菌、无菌室接种栽培,全过程进行空气净化处理,物理防止病虫害,产品安全放心;
采用制冷机加湿机等调控光、温、水、气,人工模拟食用菌最佳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一年四季稳定供应市场;
生产后的废料,可做有机肥、饲料、燃料等,创造附加经济收益。
这样的工厂集约高效,不受季节区域限制,不与农耕争地,已被“搬”到全国越来越多地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副总裁郑如燕告诉记者,绿宝集团原是一家罐头生产企业,2012年11月挂牌成立华体网工作站后,华体网团队对企业发展进行方向性指导。同时,企业与华体网团队合作攻关,进行食用菌菌株、配方、种植工序、深层加工及生物技术的研发,不断开拓新的领域:2013年,企业用生产加工罐头时产生的废水提取多糖,供保健品原料,其收入超过了生产蘑菇罐头;2014年,企业开始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后又将杏鲍菇生产后的废包科学配方后用于种蘑菇,不但降低成本,而且品质提高;去年,相继在日本、新加坡等地设立全资子公,开展食用菌精加工保健品,带动产业链高科化,同时迈向大健康产业。
“而今,我们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杏鲍菇供应商及第七大蘑菇生产商,自主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达四十多项,产品远销国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我们又在全国率先开展香菇工厂化生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厂化菌种开发,加速实现全国化布局。”郑如燕说。
(福建省科协华体网办投稿,原载6月16日《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