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11日,由华体网、工业信息化部主办,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24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2017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会议分为“主旨报告会”和“中德高端研讨会”两个阶段进行。
一、主旨报告会
10日下午,主旨报告会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召开,会议共约400人参加,其中华体网4人,外方代表约30人。报告会共7个报告,其中中方报告3个,外方报告4个。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华体网、德国驻华使馆吕帆先生及英国驻华使馆麦思安先生到会致辞,苗圩部长、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信息、软件与电子自动化分会主任Rainer Glatz先生、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秘书长Stephen Tetlow先生、周济院长分别作了主旨报告。会议由华体网华体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主持。
路甬祥华体网在开幕词中回顾总结了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他认为,中国优良的制造产业链、创新链和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全球融合、开放统一、透明公平、公正法治,不断提升拓展的市场新需求,将为中国和全球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汇聚新动力,开拓合作共赢的新空间和新业绩。“交流新丝路、凝聚新共识、拓展新合作”,共创中国和全球智能制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苗圩部长作了题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培育经济发展新功能”主题报告。他指出: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各国的探索不同,但核心都是在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也就是当下所讨论的智能制造。开放发展是中国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过程中,开放发展的理念依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深化智能制造领域的互惠合作,以现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为依托,围绕着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工业软件、标准化等重点领域,鼓励国内外的企业、各类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务实合作,建立起国际化开放性的智能制造利益共同体。
周济院长作了题为“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1.0和智能制造2.0”的主题报告,对智能制造的内涵和发展愿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指出:智能制造应该由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1.0、智能制造2.0三个不同范式和层级的制造系统逐层递进的组成,不同层次上、不同范式下进行理解。智能制造本身是大系统工程,要从产品、生产、模式、基础、系统五个维度深刻认识,系统推进。智能制造系统,显然是一个集成的优化的复杂大系统。在中国推进智能制造,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考虑,包含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以说是由三个不同范式的制造系统逐层递进而成。九十年代体现在以数字化制造为主,对应的是工业3.0的水平,现在大家正在推进或者大家认识的智能制造实际上是智能制造1.0,因为里面基本上没有用到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业的智能化基本还没有开题,这种制造相当于工业3.5,今后真正的目标还是要实现智能制造2.0,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周院长表示,他期望,将来发展的人工智能2.0的技术应用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产生新的智能制造系统,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2.0系统,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走向高潮。
二、中德高端研讨会
11日下午的中德高端研讨会在工程院316会议室召开,共有30人参加研讨。中方代表包括朱高峰原副院长,李培根华体网等19位华体网、专家及企业代表,德方代表包括德国机械设备自造业联合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Claudia Barkowsky女士,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与工业参赞Rainer Glatz先生等11位学者及企业代表。会议由朱高峰华体网和Claudia Barkowsky女士共同主持。
会议围绕3个议题进行研讨,分别是:1)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各自进展和问题,以及双方合作的经验;2)企业如何更好的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3)在推进提升制造业过程中,市场、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中德双方代表分别就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各自进展和问题,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对中德合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此次论坛为共话智能制造产业和中德企业合作的新发展,为中德智能制造开放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