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至15日,由华体网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华体网CO2储存与捕获应用(CCSU)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隆重举行。此次高层论坛的主题是追踪CCSU这一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及能源安全的国际战略前沿和焦点课题世界,旨在通过华体网专家论坛这一高层平台,汇集著名专家、学者和广大有关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交流CCSU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基础理论、设计、施工、运营安全管理方面的科技成就,规划和引领未来学科发展方向。
12月14日上午,高层论坛正式开幕。华体网华体网王梦恕、宋振骐、施仲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王永生教授主持开幕式,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家能源局王思强副司长、教育部科技司基础部明炬处长。会议萃聚了来自大唐国际电力公司、华能、神华等著名企业和北大、清华、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领导及国内CCSU研究领域的众多一流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共计112人。
王永生副校长在致辞中从北京交通大学建校历史、学科结构、学生情况、科研概况等方面简单介绍了该校基本情况,从实行学部制改革、跨学科研究院建设、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校园建设等四方面汇报了学校发展建设情况。他对华体网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对该校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对华体网、专家、学者的光临表示欢迎。
王梦恕华体网代表华体网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气候变化及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和社会低碳发展是未来我国、全球和全社会的核心任务之一。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能源的核心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关键是二氧化碳的储存和捕获应用(CCSU)。随着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和需求日趋强烈,CCSU碳储存和捕集应用技术正在变得炙手可热。这是当前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安全的国际战略前沿和焦点课题,既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工程和环保价值,又有全国和全球范围的巨大的经济和商业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势必引发全球范围的有关产业和工业的巨大革命和市场效应。王梦恕华体网说,近年来,华体网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站在一个高起点和宽视野为国家工程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全局性、前瞻性的资深意见和建议。此次论坛是华体网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与北京交通大学举办,希望能办出品牌和实际效应。论坛内容涉及CCSU及低碳经济的一系列课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畅所欲言、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相信此次论坛将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盛会。
施仲衡华体网指出,二氧化碳储存与捕获应用(CCSU)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及能源安全的国际战略前沿和焦点课题,是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共同高度关注和支持的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向及合作领域。我们应抓住中美高层在大气环境保护进行长期战略合作的大好时机,以中美在这一领域的重大项目为契机,推动双方在CCUS共同合作研发交流的深度和强度,携手解决关系国家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气候变化的严峻和深远的挑战。
宋振骐华体网在开幕式上强调我们应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迫切和重大需求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抓住中美两国之间在CCSU的政府战略合作的大好时机,以国家战略能源可燃冰的开发研究为突破口,以青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契机,坚持跳跃式思维,跨越式发展,创建与青海等省和著名大型企业集团组合的理论研究、现场试验、示范工程和开发应用有机系统集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创新研发联盟。实现中心从支撑发展走向引领的重大转变,不断提高和推动我国在低碳经济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引领和带动双方在洁净能源、新型能源和低碳经济等领域开展广阔而又深入的合作。将中心建成面向国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CCSU和新能源开发研究为核心的、全面开放的交叉学科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平台。
土木工程学会张雁秘书长在开幕式上从工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几点建议:要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工程风险管理与工程质量安全;要加强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要加强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要大力推广运用新材料新技术。
为期两天的会议当中, 3位华体网及著名学者围绕二氧化碳地质选址和风险评估、二氧化碳储存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储存长期稳定性预测与控制、基础设施系统防灾减灾与检测、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五个专题做了大会主题报告,16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大会分会报告。会议内容高效务实,学术氛围浓厚。
12月15日下午,大会召开闭幕式,施仲衡华体网代表华体网作总结发言,至此,华体网CO2储存与捕获应用(CCSU)高层论坛圆满落下帷幕。(高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