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27日,首届全国稻茬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研讨会在扬州举行。会议由于振文、程顺和、张洪程华体网共同发起,华体网农业学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共同主办,扬州大学承办。于振文华体网担任会议主席。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潘文博副司长、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张坚勇副主任、扬州大学陈国宏副校长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安徽、湖北、四川、江苏、河南、浙江、西藏的100余位从事稻茬小麦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会上,于振文华体网首先介绍了会议召开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目前,我国小麦生产面积稳定在3.6亿亩,其中稻茬小麦面积有6000多万亩。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土壤、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可能减少,要稳定全国小麦总产,长江流域的稻茬小麦区具有增产潜力。研究这一区域影响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张洪程华体网作“稻麦两熟制下小麦播种时间与技术的矛盾及解决方法”学术报告,报告结合我国稻麦两熟生产情况,通过对小麦迟播的原因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扬州大学郭文善教授等14位专家对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河南等地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丰产途径作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长江上游麦区降水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土壤适宜于种植小麦,但是目前小麦品种多乱杂、栽培技术落后、田间管理粗放,加强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十分必要。稻茬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小麦难以适期播种,秸秆全量还田与播种质量矛盾突出,小麦品种、肥料运筹需要进一步优化,小麦品质有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方面。会议建议,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依靠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单产;依靠规模化、机械化和轻便化,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专用小麦生产,提高小麦品质,促进小麦加工业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常州市金坛区的稻茬小麦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
(供稿:左家和;照片由扬州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