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11-14 23:58:50
回顾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光辉历程,从多个方面——包括哲学方面——思考和总结载人航天工程实践的丰富经验,已经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理论任务。
工程理念的确定是工程活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论证充分,工程理念科学合理,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论证偏颇,则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使工程实施走弯路甚至失败。
我国的载人飞船方案是通过对多个工程设想的反复比较和论证而一步一步凝练形成的。从1986年10月起,在“863-2”专家委员会的组织下,由航天系统内外的60多个科研单位、2000多人参加,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初步论证,逐步统一了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意义的认识。具体来讲,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采用什么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关单位分别提出了5个方案设想。经过一年多的研讨评议,确定在5个设想中选出飞船和小型航天飞机这两个进行比较研究。此后,在飞船概念性研究的基础上,多数人同意采用飞船方案。有鉴于此,“863-2”专家委员会和航天3个总体单位分别提交了《关于发展我国载人航天的意见》和《载人飞船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经专家评审,进一步形成了《关于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立项的建议》。国家有关领导机关充分肯定了这个《建议》。至此,确立了载人飞船的工程理念。
载人飞船工程理念论证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充分论证是工程理念正确的保证,实事求是是论证的灵魂。
在飞船研制工程中,总指挥、总设计师系统十分重视学习和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指导研制实践,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系统集成、整体优化。载人飞船工程中系统集成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管理体系的集成上。在整体上,载人航天工程是由国家直接领导的专项工程,实行矩阵式管理体制。在这个管理体系中,纵向顶层是国家相关的委员会,之下由各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地开展研制工作。横向则表现为多方面的协作关系。在这种高度集中统一领导的管理框架下,又形成了平时和飞行任务期间两种管理模式。
平时是由总指挥、总设计师两条指挥线和各级921项目办公室共同组成矩阵式组织管理网络。执行飞行任务期间,成立由有关方面高层领导组成的工程指挥部;在发射现场,则由承担发射任务的各方领导组建现场指挥部,在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组成运载火箭发射队、飞船试验队和其他5个系统的试验队。
载人飞船工程实施项目管理,把人力、进度、费用、质量、信息、合同、风险等纳入一个专门的柔性机构——项目办公室,赋予型号总指挥以项目总经理的职权,比较好地将原来分割管理的管理要素集成管理,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机制,体现了一般管理和特殊管理相结合、整体管理和具体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飞船研制不但继承了卫星研制的多方面技术成果,而且发挥后发优势,勇于创新和超越,坚持自主创新,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实现了技术跨越。
我国载人飞船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跨越的特点,一是起点高,二是智能化程度高,三是省略了动物试验阶段,四是实用性强,一船多用。在载人飞船工程研制过程中,继承并发展了以总体设计部为龙头的技术体系,充分体现了工程活动的建造特征和综合集成方法。总体系统负责技术,抓总和技术协调,科学确定总体方案,严格控制技术状态,确保系统整体优化。
载人飞船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力争一次成功。工程活动要求科学处理工程的可错性与质量保证措施的辩证矛盾,牢固树立工程质量意识。任何工程都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这反映了工程的可错性,航天工程也不例外。在工程活动中,质量问题(差错)和规章制度(措施)这一对矛盾明显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规律。这就是矛盾运动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所以,必须有一系列保证质量的措施,必须把提高飞船的安全性、可靠性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
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牢固树立“载人意识”,开展了“零疑点、零缺陷、零故障”的“三零”质量文化建设。从方案阶段开始,就在研制队伍中按“预防为主,系统管理,一次成功”的原则抓质量工作,使质量工作更自觉地把事后处理变为事前把关。同时,实施从源头抓起,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零缺陷”管理。
我国飞船研制工程的质量工作在操作上靠质量管理体系来运作。这个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质量管理流程、质量计划体系和文件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无论是组织体系、管理流程还是计划体系,关键是制定标准,规范行为。在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下,任何质量问题都应该在发射前被发现、被解决。
我国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航天工作者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在10多年的工程实践中,铸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工程实践中造就人才,实现工程目标和人才目标的双丰收。
工程实践会产生工程文化现象,而特定的工程文化也会对工程实践产生重要的反作用。我国航天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50多年来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财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航天科技人才,支撑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工程文化对工程实践的重大推动作用。
1999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在对队伍结构和人才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以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采取一系列的行政办法和管理措施的同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深入进行航天三大精神的教育,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使科研人员把集体当成家。通过10余年的实践,年轻人不仅在技术、业务上接班,而且传承弘扬了三大精神的优良传统。认识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工程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在载人飞船的研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文作者王礼恒系华体网华体网,王春河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原部长、高级政工师)